淮南市招商平台载体
平台载体
拥有“2+6”园区平台,即1个国家级经开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安徽寿县经济开发区(安徽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安徽淮南毛集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谢家集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田家庵经济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了“八通一平”。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88年5月,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皖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建成面积近20平方公里,实际管理面积44平方公里。拥有省级生物医药工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煤机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医药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重点支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特色园区称号。园区共有各类注册企业2000余家。中国建材集团北新建材、中国医药集团国瑞药业、陕汽集团淮南专用汽车、浙江万向集团钱潮轴承、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中信重工平安开诚、振德医疗等中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8年2月,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安徽省第六个国家级高新区,是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的示范区,也是省政府命名的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之一,实际管辖面积63.15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园区规划批复面积5.64平方公里。园区全力构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特色,以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生命健康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31”活力产业体系。现已入驻中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中国电科八所等科研机构,引进了德力新能源、开沃新能源、明然、圣龙、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中车株洲电机、华云数据、芯视佳等知名企业。
安徽寿县经济开发区
安徽寿县经济开发区加挂“安徽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牌子。2011年1月,安徽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园区规划起步发展20平方公里,中期核心开发区40平方公里,远期发展100平方公里。园区距合肥市区23公里,距新桥国际机场仅8公里。新桥码头距园区仅6公里,可通航两千吨级船舶。园区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引进了丰树(世界500强企业)、中信格义(世界500强)、航天锂电、太蓝、拓普、中南高科、武汉佳海、汉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园投资。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是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发展战略而确定的“3+7”合作共建园区之一,总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园区以环保新材料、家电及配套、汽车及零配件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为导向,引进了达因汽车空调压缩机(中日合资,日本电装世界500强)、英国联合食品集团(世界500强)、万朗磁塑集团、合肥工投、蓝讯电子、金诚车辆、中电环保等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
安徽凤台经济开发区设立于2003年5月。2006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6年7月,省政府将凤台经济开发区纳入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批准凤台经济开发区为“一区两园”,规划面积10.04平方公里。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以国晟新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海螺水泥、恒远电子、国立液压等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规划建设3.59平方公里的精细化工园区,计划招引更多优质的生物医药等精细化工产业,助力凤台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
安徽淮南潘集经济开发区加挂“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牌子。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是2010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三大化工基地中唯一的煤化工基地,也是中石化重点打造的淮南煤化工基地。2014年4月,省政府批准《安徽淮南新型煤化工基地总体发展规划(2013年~2030年)》,重点发展煤基石化、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品版块,同时发展新能源材料、水性涂料等方面。园区产业链齐全,拥有上游原料收储、中游基础化工、下游精深加工的完整全产业链体系。建成投产中安煤化一体化、安徽嘉玺苯乙烯及聚苯乙烯、安徽摩纳珀里聚砜聚苯砜、丰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重点项目,有机硼酸、蛇床子素、粉末涂料助剂、脂环二醇、锂电池电解液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安徽淮南毛集经济开发区
毛集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于2010年2月开始建设,规划占地面积12.23平方公里。按照“低碳、生态、科技”和“产城一体”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引进了白蓝企业集团、悦荷科技、胜奇新能源、正阳电子、胜百川电子、禾烁光电、鼎至电器、诺京网络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