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
寿县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国土面积2948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80个村(居),耕地184万亩,人口139万,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书法之乡。
文化古名城。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具有3000多年历史,州来、下蔡、楚国、淮南国、东汉袁术先后建都于此,是楚文化的故乡、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古战场、安徽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小甸集特支的诞生地。寿县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224件,三级以上文物近2000件。西汉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最早提出二十四节气,堪称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正阳关抬阁肘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州锣鼓、紫金砚制作技艺等9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寿县人杰地灵,春申君黄歇、昆曲创始人张野塘、清代帝师孙家鼐、铁笔张树候、五四先驱高语罕、民国英杰柏文蔚、北伐先烈曹渊、淮上军总司令张汇滔、抗日名将方振武、狂草大师司徒越等名人辈出。
生态休闲地。八公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森林公园,景色秀美,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典故声名远扬。寿县水域面积46万亩,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为“中国灌溉工程鼻祖”,比都江堰早300年。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瓦埠湖,盛产银鱼、瓦虾,历史上被列为贡品。寿县是长三角地区百佳旅游休闲名城,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处。现存文物古迹500多处,代表性古建筑有唐代江淮第一名刹报恩寺、元代寿州孔庙、明清时期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等。古城墙被列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正阳关、隐贤、瓦埠为千年历史文化名镇。
江淮新明珠。全县上下围绕“南工北旅生态县”目标,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强基固本、务实为民,加快推进工业核心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旅游市场化和文化特色化,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特别是抓住国家推进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多规合一”试点,省委、省政府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支持皖北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建设新城、保护古城、提升名城,绽放出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新型城市魅力。南连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北有商合杭高铁寿县站,合六叶、合淮阜高速穿境而过,济祁高速纵贯南北,引江济淮通江达海。拥有新桥国际产业园、寿县蜀山现代产业园和寿县工业园三个省级开发园区,南部依托合肥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城乡一体的工业新城。
凤台县
凤台县位于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缘,地处北纬32度至33度,东经116度至117度之间,古称州来,又谓下蔡。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置县,沿革至今。凤台临淮河,辖西淝河,县域呈东南、西北斜形,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约42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100公顷,水面16万亩,总人口73万。全县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3个行政村,32个社区。以汉族为主,间居回、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土家、羌等25个少数民族。凤台县以煤电为支柱产业,是全国深井采煤第一大县,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花鼓灯之乡、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之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县、全国园林县城、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园林县城、全省双拥模范城、全省平安县、全省无邪教县、全省首届文明县、安徽省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被誉为“淮上明珠”、“皖北江南”。
凤台县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无霜期216天,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境内地下水源丰富,地表径流密布,焦岗湖、城北湖、花家湖、姬沟湖等分布其间,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等穿境而过,可通长江达江浙。除淮河水上交通较为发达外,淮阜铁路横贯境内东西,凤台、桂集、张集三站镶嵌其间,京九重站阜阳站仅距百公里。有合徐高速、界阜蚌高速和合淮阜高速可利用,距合肥骆岗机场百余公里;凤台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丰富,被誉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凤台拥有丰富的煤炭、磷矿石、耐火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储藏较大,地处两淮煤田的中心地带,探明储量达120亿吨,可开采储量达100亿吨。目前,煤化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煤制气项目“路条”获批,项目核准有序推进。凤台电厂二期全面投产,杨村煤矿、顾桥矿二副井、新集一矿和张集矿安全改造等项目加快实施。高标准建设了以凤凰产业园为新址的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桂集产业园和顾桥、古店、钱庙3个乡镇工业集聚区建设,启动实施“1515”工程。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线运营。
凤台还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茅仙古洞,西汉道家古刹清天观与现代碑刻交相辉映;硖山口,两峰相峙, 一水中流,被誉为长淮第一峡,壁立千仞、渊深百丈的黑龙潭与之带水相连;植物活化石千年银杏树、战国名将廉颇墓闻名遐迩。这里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八公山下,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就产生这里。
大通区
大通区位于淮南市东部,辖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孔店乡和大通街道,面积350平方公里,共有51个行政村、18个社区,总人口18.3万。耕地面积15.3万亩,水面滩涂7.4万亩,山场3.2万亩。全区现有党员6074人,基层党组织415个。市经开区、淮南农场、大唐洛河电厂坐落区境。
大通历史文化悠久。大通名称来源于“大通煤矿”,大通煤矿早在明朝就被发现和土法开采,正式开矿始于清朝光绪年间,“大通煤矿”名称正式出现于1910年,取“远大亨通”之意。上窑古称秦墟,是千年古镇,古寿州窑为唐代七大名窑之一。洛河古称洛涧,是淮河古渡口,“淝水之战”主战场之一。
大通资源禀赋独特。区境山水兼具,山有上窑山、舜耕山;水有淮河流经大通12.2公里、5万亩的高塘湖、5千亩的蔡城塘。有国家4A级景区上窑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州窑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通“万人坑”教育馆、2A级景区大通湿地公园,以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纪念林等。
大通区位优势明显。京福高铁淮南东站、淮蚌高速淮南东站、206国道、合徐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坐落区境,大通正日益成为淮南东进的“桥头堡”、新一轮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全市重要交通枢纽。
大通是资源枯竭型矿区的缩影。建国初期,九大煤矿是全国五大煤矿之一,九大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成为全国、全省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淮南市委、市政府和淮南矿务局均驻地九龙岗,九大地区曾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6 年,市委、市政府和淮南矿务局机关相继迁址。1978年、1982年,九大两煤矿相继报废,产业工人大量外迁,留下了大片的采煤沉陷区和大量的老弱病残职工家属,历史欠帐、民生欠帐、基础设施欠帐较多,加之受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大通缺乏其他支柱产业,逐步成为一个典型的矿竭城衰老城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两型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东进南聚”的历史新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兴区、生态立区和城乡一体化“四大战略”,加快建设特色工业、绿色农产品供应、商贸物流和宜居宜游“四大基地”,积极探索资源枯竭型矿区振兴崛起之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田家庵区
滔滔淮河水,巍巍舜耕山。这是一方历史悠久、钟灵毓秀的热土。数千年风雨滋养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淮南王刘安、春申君黄歇、战国名将廉颇都在此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光穿梭千年,牛肉汤、豆腐这些闻名遐迩的地方特产誉满天下,历久弥香。
田家庵是淮南市的主城区,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商贸中心,辖区面积187.7平方公里,辖4个乡镇、9个街道和2个工业园区,户籍人口56万人,城市化率达97.2%。
千里淮河川流不息,田家庵码头通江达海,四季通航;公路四通八达,京福、合淮阜、淮蚌高速穿境而过;铁路互联互通,东连京沪线,西接京九线,京福、商合杭等高铁汇贯东西,到北京、上海仅需3小时车程;航空方便快捷,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45分钟车程,通达全球。
带动沿淮、辐射皖北,一流的科教资源为田家庵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全区共有高等院校5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每年可输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两万余人。区内现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所,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年专利授权数占全市2/3以上。
依托煤炭支撑,直购电、直供电试点稳步推进,能源优势正快速转变为成本优势、竞争优势。
围绕“1235”发展战略,田家庵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力促经济升级。201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财政收入13.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全市领先。
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大区,以龙湖路商圈为中心的中央商务区强势崛起,中环国际广场、金地环球港、龙湖路地下商业街等现代商业聚集区蔚然成型。全区共有商务楼宇200余万平方米,私营企业3万余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据全市半壁江山,荣获“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现代物流等新业态孕育发展新活力。光宝智能科技、WIFI智慧城市等项目大力推进。宜兰保税仓库、淮矿物流、大海物流等现代物流基地汇聚于此,着力打造现代进出口贸易集散中心。
商流、人流、物流汇聚,工业发展蓄势储能。安成经济开发区区位优越,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与市经济开发区通力合作,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做强北翼经济长廊。现代产业园区配套齐全,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与市高新区精诚携手,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智能产品、新材料等产业,构建南翼经济走廊。
大力发展城郊特色农业,曹庵草莓蓝莓、石头埠萝卜、史院绿色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美丽乡村建设提速升级。
田家庵城中有山,山中有景,城中有水,山水相映。展开画卷,田家庵生态优美,文明和谐。作为“安徽省文明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田家庵区坚持守底线、抓重点、促共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改善民生。淮南大剧院、民生体育馆等文娱中心高端华美,少儿舞蹈艺术蜚声海外,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小街小巷干净齐整,生态社区环境优良,美丽城市迈步向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但有幸福感和光荣感,还有浓浓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依托楼宇经济和两大工业园区,搭建产业转移优质平台。田家庵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中原经济区、长三角城市群,致力于打造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开放透明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
围绕田家庵“1524”发展战略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田家庵区成立了全市规模最大的区级担保公司,推出了服务优先的十三项政策扶持,从项目选址到标准化厂房建设,从贷款担保贴息到四上企业补助,全程跟踪服务;对签约引进的项目,采取代办、帮办等措施,构建项目审批“一站式”、项目建设“一条龙”、项目投产“保姆式”的三大服务体系,吸引五湖四海的客商来此汇聚,为田家庵区蓬勃发展装上强力引擎。
一山居中,两翼繁荣。今日田家庵,一个以实际行动亲商、爱商、惠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已经形成。未来田家庵,将是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富裕、生态更加优美、政治更加清明的魅力城区。
大格局孕育大发展,田家庵区正以任重致远的宏伟蓝图、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诚挚邀请您的到来!
谢家集区
谢家集区处于淮南市中部,位于历史名山八公山下,北临淮河,南与长丰县接壤,西与寿县比邻,北依淮河、八公山,是淮南市西部中心城区。现辖4个镇(望峰岗镇、李郢孜镇、唐山镇、杨公镇)、2个乡(孙庙乡、孤堆回族乡)、5个街道(谢家集街道、蔡家岗街道、立新街道、谢三村街道、平山街道)和一个工业园区(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辖区面积275.7平方公里,人口33.7万。
谢家集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演绎过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典故;保留有战国楚相春申君黄歇墓、清朝水师提督杨歧珍墓、赖山集清真寺等历史文化古迹;拥有省级风景区卧龙山森林公园和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瓦埠湖等自然景观。
谢家集区区位独特、交通便捷。谢家集区地处淮南市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中心位置。淮河、东淝河与规划建设的江淮运河共同构成黄金水道。102省道、合淮阜高速公路、在建的商合杭高铁穿境而过,高速公路淮南西出口坐落其间,毗邻正在建设的高铁站,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70公里。
农业物产丰饶,自然景观优美。区内农业资源丰富,拥有14万亩良田、8万亩优质水面,农作物种类有70余种,盛产优质豆类、薯类、水产品等。瓦埠湖出产的银鱼、瓦虾和刀鱼素有“瓦埠湖三秀”美名。境内有省级风景区卧龙山森林公园、八公山余脉车路山、安徽省第二大淡水湖瓦埠湖和乳山水库等秀丽自然景观。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较为齐全。区内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可采储量约6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煤的生产能力和300万吨原煤洗选能力。建有亚洲第一深井—望峰岗矿和淮南高新区智造园区,拥有凯盛重工、望峰岗选煤厂等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形成了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新型建材五大主导产业。
现代农业提速,商贸流通繁荣。南部三乡镇优质粮主产区和北部三乡镇高效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格局渐成规模,孙庙黄晶梨、杨公草莓、施家湖水产以及畜禽养殖、特色种植等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区内淮矿现代物流为全国首批物流联盟50家单位、鑫森物流被誉为淮南市沉陷区综合治理“鑫森模式”。蔡家岗商圈规划新建了熙城春天、西部商贸文化广场等大体量的商业设施,商贸业态更加丰富,品质进一步提升。
八公山区
八公山区位于华东能源基地、工业粮仓——淮南市的中西部,淮河南岸,全区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18万余。
八公山,古称北山、淝陵、紫金山。西汉时,八公山属淮南国。汉厉王之子、汉武帝的皇叔刘安被封为淮南王。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
八公山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豆腐美食的发源地和淝水之战的古战场,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生命起源地。八公山风景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
八公山交通便捷,淮河水运通江达海,铁路淮南线东联京沪、西接京九,京福高铁、京台高速、合淮阜高速穿境而过,八公山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距南京机场2小时车程。
潘集区
潘集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北部,面积600平方公里,是淮南国土面积最大的区,区辖11个乡镇、街道,人口44万。
潘集是一个资源大区、能源新区。号称华东第一煤电大区,境内有七大煤矿、三大电厂。2008年7月开工的省级——安徽煤化工(淮南)基地园区目前正在加速建设。
潘集是一个农业大区、富饶之区。境内沃野平畴,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全区耕地45万亩,建立了优质粮、精细菜、养殖业、豆制品四大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化水平逐年提升。
潘集是一个发展大区、希望之区。目前已进入厚积薄发、快速崛起的新阶段。全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和谐,事业进步,一个崭新的滨河新区正在快速崛起。
目前,区委、区政府正以推动科学发展、加速潘集崛起为主题,以“2345”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开放兴区、民营富区、统筹建区、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速潘集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资源大区向工业强区、城市郊区向滨河新区的转变,建设淮南煤电化三大基地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新老朋友光临潘集,观光指导,投资兴业,共创美好!
毛集实验区
毛集实验区地处淮南市西南部,总面积201平方公里,人口13.5万,下辖毛集镇、夏集镇、焦岗湖镇和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201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6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84亿元,规上企业增加值8.1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近3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4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35元。
毛集是因水成灾、因水成名、因水成区。1991年,淮河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由于灾后重建成效显著,在小城镇建设、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1999年11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正县级建制“淮南市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2008年7月,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拥有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绿色名县区、国家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区等9个国字号品牌。
政策叠加优势突出。享受省扩权县政策待遇,享受省级开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政策,同时毛集自己量身定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位于淮河中游,处于淮河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济祁高速与合淮阜高速在境内互通立交;商杭高铁毛集段已开工建设并设站。水陆交通便利,快速链接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生态资源要素丰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3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6.97%,实现省级生态乡镇全覆盖,空气质量优良。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一湖两河”(焦岗湖、淮河、西淝河)。煤炭储量达5.3亿吨,国投新集二矿位于境内,中电国际焦岗湖100MW光伏发电项目二期并网发电,能源资源丰富。另外,毛集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水、电、气价格、建筑成本与周边地区相比相对较低,廉价的生产资料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三区”建设已具形象。建成区面积7.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经济开发区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已建成规模标准化厂房,实现供水、供气、供电、污水、道路等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入驻企业50余家。拥有两个4A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等旅游品牌。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科技兴业,建立了省级民营科技产业园,加快省级科技孵化器建设。全区有28所中小学,电大教学点1个。实现了区图书馆、镇文化站、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图书室和卫生室“全覆盖”,就学就医条件良好。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于1988年,199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皖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经开区下辖淮南农场和9个村(居),实际管理面积约36平方公里。淮南经开区拥有省级生物医药工业园、省级新型工业化煤机装备制造产业和省级新型工业化医药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全省重点支持文化产业(文化设备用品和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等特色园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开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已经成为淮南市招商引资的新平台,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235”发展战略和“235”产业发展路径,编制完成经开区“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明确“1566”工作思路,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事、项目建设第一要务,经开区进入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高速发展期。
一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淮南经开区位于淮南市东部新区,西接服务设施完备的主城区,东濒风景秀美的高塘湖,南依绿树成荫的舜耕山,北靠通江达海的千里淮河,座落于青山绿水之间。园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206国道穿境而过,把东西城区连为一体;合徐高速、合淮阜高速、合蚌高速盘汇于此,把淮南与国内各大城市紧密相连;京福高铁淮南东站坐落在经开区,淮南、淮阜铁路横贯全市,与京沪、京广、陇海、京九四大动脉接轨;淮河水道四季通航,通江达海;距合肥新桥机场50分钟车程,距南京机场2.5小时车程,可直飞国内外各大城市。
二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目前,经开区实际建成区面积近20平方公里,建成20余条道路、约40公里,截至“十二五”末,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450亿元。园区已形成五纵三横的主框架路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实现道路、供水、排水、排污、供电、蒸汽、燃气、通讯和土地平整等“八通一平”。园区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全部竣工,成为投资者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资源型城市,电力资源丰富,可为工业企业一年四季提供用电保障。同时通过推进直购电试点工作,为重要招商引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电价,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是产业基础特色鲜明。园区共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设厂,共有各类企业近2000家,其中工业企业近6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150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上市企业6家。美国卡特彼勒、美国久益环球、美国江森自控、中国建材集团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医药集团、中盐集团、中化建等一批央企以及陕汽淮南专用汽车、万向集团钱潮轴承、韩国绿十字、北新建材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已形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主导产业。医药产业是园区首位产业。园区拥有医药核心企业及产业关联企业36家,主要依托中国医药集团国瑞药业、安徽山河药辅、韩国绿十字等龙头企业,产品涵盖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中成药、西药制剂、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500余种。国瑞药业冻干工艺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产能位于国内前5位;安徽山河药辅是全国最大的固体制剂辅料生产企业,有两个产品产销规模亚洲第一。机械装备制造产业是园区核心产业。主要依托世界500强美国卡特彼勒、美国久益环球等龙头企业,以及万向集团、凯盛重工、平安开诚、舜立机械、华印机电等20多家国内一流制造企业,久益环球采矿设备实现产品整机出口澳大利亚。新能源新材料是园区新兴产业。主要依托陕汽淮南专用汽车、江森自控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近10家,产品涵盖整车、轴承、电子、内饰件和排放系统等。陕汽淮南公司是陕汽集团在华东地区唯一的新能源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建设投产。电子信息产业是园区支柱产业。主要依托文峰航天线缆、新光神光纤线缆、升晶电子等重点企业,部分企业已纳入军工序列,光华光神和文峰线缆的高端产品多次随国家风云系列人造卫星及神舟系列、嫦娥系列宇宙飞船升入太空。轻工纺织是园区基础产业。主要依托浙江贝因美乳业、浙江景丰纸业、安徽汇通纺织等重点企业,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是淮南市出口创汇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拉美、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
四是科技支撑优势明显。近年来,经开区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产业,发挥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加强政策引导,强化人才支撑,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紧紧依托淮南现有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安徽工贸学院、淮南联合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数十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经开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应有尽有,产业工人达到3万余人。园区现有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世界500强上榜企业省级投资研发中心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主持或参与起草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6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1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个,名牌产品61个,其中省名牌19个。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淮南高新区位于淮南市南部新区内,规划范围为东 至淮河大道、西至高压走廊、南至南纬十一路、北至南纬七路,规划用地规模760公顷。淮南高新区紧邻“合淮阜高速”和规划建设的“商杭快速铁路”,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捷。
高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兴能源及节能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高技术服务业方面的六大高新技术为产业集群,与国内和省内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错位和互补发展、差异化竞争的格局。
高新区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重点开发建设启动区1.8平方公里。淮南高新区功能构成包含综合服务、研发孵化、高新产业、居住生活配套四大板块,规划区域内拟建设成“一核、一心、三片”(综合服务核、生态绿心、生活配套区、研发孵化区、高新产业区)。规划园区总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70000万元,包括园区综合基础设施工程、综合服务核内的园区管委会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大厦(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建设投资。
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
基地规划面积94.98平方公里,以省级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四大产品板块:一是煤基石化产品板块,主要发展煤制烯烃及下游产品,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及下游产品;二是替代燃料产品板块,主要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醇等替代燃料;三是高端化工产品板块,主要发展高性能合成橡胶及弹性体、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塑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等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四是基础化工产品板块,主要发展尿素、纯碱、氯化铵、硝基复合肥及硝酸等下游产品。
到2030年,基地内规划项目将完成总投资2113亿元,形成化工产品年生产能力163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242亿元,年利税244亿元,年利润178亿元。届时将构建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的发展平台,形成完整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中部唯一,安徽骄傲”的新型煤化工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