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2024年淮南市招商引资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27 15:33信息来源: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主持人:

各位新闻界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各省级驻淮媒体和市内各媒体,本场发布会由淮南传媒集团进行现场直播。

招商引资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到淮南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凯,淮南市投资促进局项目推进科副科长曹为涛,围绕我市今年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凯介绍有关情况。


冯凯: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2024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投促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投资促进工作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招商工作方式,压实工作责任,加大招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任务完成持续增长。1-11月份,五项年度任务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增长13.56%,增幅居全省第1;工业招商项目实际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31%,新签约招商项目数增长32.92%,新开工纳统工业项目数增长7.3%,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签约项目数增长204.17%。二是项目质量持续向好。1-11月份,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424个,总投资942.66亿元,其中: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60个,总投资613.99亿元;新开工纳统工业招商项目147个,总投资491.14亿元,其中:投资3亿元以上项目39个,总投资372.67亿元。新签约、新开工纳统项目中,制造业项目数分别占85.14%、95.23%,投资额分别占82.31%、87.13%。三是产业集聚持续加快。聚焦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精准对接,链式招商。1-11月份,我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新签约招商项目146个,增长204.17%,总投资266.94亿元;新开工纳统项目41个,增长192.86%,总投资224.76亿元。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我市集聚整车企业4家、零部件企业270余家、后市场企业100余家。寿县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及动力零部件产业集群成功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四是投资带动持续提升。新桥万洋众创城、高新万洋科技城、智能水厂一体化装备超级工厂、12GW高效电池生产制造项目等一批产业大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在招商项目的带动下,1-11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5.3%,制造业投资增长20.1%,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16.3%,分别高于全省11.3、7.0、15个百分点;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其中招商引资企业110家,占83.33%。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高位推动,压实招商责任。一是谋划部署周密。把“双招双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作为春节后全市“第一会”,深入谋划部署全年招商引资工作。修订招商引资考核激励办法,把考核的重点放在项目开工纳统、竣工投产、形成规上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等招商实际成效上。二是领导带头引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机制,市主要领导先后带队赴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精准对接一批大型头部企业,推动万洋、圣龙、科博达、信宇人、本特勒等项目尽快落地。三是调度督导有力。市委市政府坚持定期调度招商引资工作,按月对目标任务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加大招商工作推进力度。市投促局紧盯省考指标,会同县区(园区)每月提前开展分析调度,加强与省办的汇报衔接,确保省考指标增幅一直居于全省第一第二。

(二)用好重点路径,提升招商实效。一是用好活动招商。借助转型发展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投资安徽行、上海上市公司淮南行、台湾农企皖乡行等活动平台,畅通载体单位和客商沟通渠道,积极邀请300多名意向客商、潜在客商到会对接交流。1-11月份,市级举办集中签约活动4次,签约项目125个,总投资822.62亿元。二是开展基金招商。与国元集团等有产业背景的头部基金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筹建淮南安元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与德腾资本签订合作协议,加入中德双边基金,加强兴淮基金运营管理,借助基金团队专业能力,撬动吸引产业项目落户我市。三是借力平台赋能招商。与华东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大引智引资力度。与上海医疗器械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上海浙江商会及异地安徽商会、淮南商会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德国商会、法国商会、意大利商会、西班牙商会的对接,支持县区(园区)与国际徽商精英协会、上海均和集团、谷川集团等开展招商合作,借助资源优势帮助我市引荐项目线索。

(三)锚定主攻方向,突出产业招商。一是紧盯首位产业招商。聚焦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持续加大首位产业的宣传推介。市委主要领导赴香港、马来西亚进行招商对接,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法国、德国进行招商考察,参加于达克百年庆典、开沃商用车巴黎车展揭幕,对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专题推介,与一批产业链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梳理合肥市整车、芜湖市整车、我市整车及链主型零部件企业的供应链龙头企业名单,指导县区(园区)按图索骥,强链补链。二是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聚焦产业链招商实务和技巧等举办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专题培训班,与市高新区联合开展招商专题培训,组织招商一线人员定期参加闵行区开展的线上线下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我市招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对市产业招商专班进行调整,督促专班围绕本产业链制定招商图谱,找准目标企业,精准对接。紧盯浙东地区,调整充实3个市级驻点招商组,专班跟踪对接。三是加强产业环节的配套招商。围绕合众、德力、蔚来、坤泰等重点企业举办年度供应链大会、供需对接会4场,会同省邮政管理局举办快递物流产业招商对接推介会,参会企业300余家。组织参加2024中国汽车零部件新质生产力产业对接会、上海法兰克福汽配展,积极开展敲门招商行动。汽车专用扁线油冷电机、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生产线等一批产业链项目相继落地,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四)强化统筹协调,加快项目推进。一是加强规范指导。会同发改等部门组成专班,对签约项目进展情况、标准化厂房招商情况等深入调研分析,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出台《淮南市招商引资投资协议示范文本》,引导县区(园区)规范招商项目签约行为。正在起草《关于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规范招商引资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我市招商工作质效。二是加大跟踪推进。对市级掌握的招商大项目线索,建立市招商项目信息线索库,及时转交相关载体对接;若要素不匹配,则更换载体,再次进行交办。对每次市级领导外出招商活动中对接的意向项目实行台账化管理、清单式推进,促进项目尽快转化落地。三是做好统筹调度。建立健全洽谈项目周调度机制,加大市级对招商项目的过程管理。市政府每周一上午召开重大项目调度会,清单式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

主持人: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提问时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名称。

淮河早报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市四大重点产业招商情况。

曹为涛: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是我市重点发展的、当前具有较强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市最有基础、最有条件发展的重点产业。近年来,我们聚焦制造强市建设,围绕七大新兴产业聚焦发力,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成长路径,全力打造“四链融合+工业互联网+优质高效服务”的生态系统,重点产业呈现加速集群集聚之势。1-11月份,全市新签约招商项目424个,合同总投资额942.66亿元,其中:四大新兴产业新签约项目227个,合同投资额588.39亿元,项目数占比53.54%,合同投资额占比62.42%;全市新开工招商项目147个,备案总投资491.14亿元,其中:四大新兴产业新开工项目67个,备案投资额321.76亿元,项目数占比45.58%,备案投资额占比65.51%。主要做法是:

一是组建产业招商专班。为进一步构建规范、精准、高效的“双招双引”工作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集约集群集聚发展,对全市力量进行了整合,实行领导挂帅顶格推进机制,组建七大产业招商专班,明确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牵头单位、成员单位、重点承接区域、招商方向、工作目标,实行招商专班与重点产业承接县区(园区)捆绑招商,确保全市产业发展与招商工作同步推进。

二是坚持顶格推进。坚持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招商工作,产业招商专班组长先后带队赴北京、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市县区(园区)协同做好高位对接,提高洽谈对接成功率,全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投资额大、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项目主动集聚。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产业招商专班组长负责制,负责本产业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安排,每月对招商引资情况调度一次,听取本产业成员单位招商引资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项目洽谈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产业招商专班在深入研究本产业的基础上,明确产业招商重点区域和具体招商目标企业,绘制产业招商地图,组织专班开展精准对接。市投促局坚持定期汇总产业专班工作开展情况,督促产业招商专班加大招商力度。

主持人:

下面请继续提问。

今晚800记者:

请介绍一下我市下一步在产业招商方面的打算。

冯凯:

一是夯实产业专班招商牵头责任。各产业专班要全面梳理重点产业链发展现状,掌握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主导产品、重大项目、重点平台等情况,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路线图、施工图,实施“挂图作战”。加强与重点承接县区(园区)之间的配合联动,锁定潜在目标企业或重点招商项目开展联合招商、精准招商。专班牵头单位要牵头抓总、协调优势资源,跟踪落实产业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全过程,全面提升产业链精准招商效率效能。

二是突出抓好首位产业招商。围绕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思路,认真梳理我市及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利用其行业资源、客商资源,采取以商招商、敲门招商等方式,把相关配套企业引进来,纵向拉长产业链,横向拓展供应链。紧盯浙东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调整优化驻点招商力量,形成合力,深耕细作,锁定重点招商项目开展靶向招商,在招引联动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三是全面拓宽招商信息渠道。督促县区(园区)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强与央企、省企、知名民企、专业机构等联合对接,借力商协会平台、科创平台、投融资平台等大平台赋能,不断拓展招商信息源、人脉源、企业源,提升招商工作质效。加大基金招商力度,加强与头部基金机构的合作,支持和吸引各类基金在淮集聚,发挥“以投促引”“招投联动”作用,为落户我市的优质项目提供基金支持。

四是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聚焦我市重点建设的新兴产业,从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出发,全方位加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分析,深入梳理目标区域和目标企业,形成产业链招商地图,建立动态更新的企业清单,针对目标行业、目标企业进行深度走访、靶向招商。积极构建“龙头+集群”产业生态,联合龙头企业开展“携手行动”、联合关键企业推进以商招商,优先引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产业的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度。

五是加大标准化厂房招商。引导县区(园区)按照“一园区一产业”的模式,依托建成和在建的大量标准厂房,对照产业招商图谱,聚焦重点产业细分赛道,精准招引一批产业链延链、补链项目,通过协同项目集中布局,聚企成群、集群成链,全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主持人:

感谢发言人的发布。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散会。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